第44章 驾崩(大修)
皇帝虽然已经依言下敕,但地方各级官员却并未执行,各闹灾州县照常征收百姓赋税,以至民怨四起。
皇帝的病愈加沉重,皇后再度拖着病体日夜侍奉于皇帝榻前。帝后的感情反而随着病情的日笃而日笃。皇后已多次暗示太子近来伤情好转,是时候大婚了,皇帝本来也是想要安排太子的婚事的,可现在被源遐禀奏的“灾情频发、民怨甚重”吓得觉得若是这个时候皇室太过铺张更容易加深民怨,他现在就怕会有民变,所以打算等各地灾情稳定了皇室再办喜事。
可现在是天变交作、民怨沸腾之际,比皇帝以为的还要严重,皇帝下达的诏令地方上不仅不执行,还变本加厉,不仅不赈不恤,还强逼百姓服役,以至内乱迭起,盗贼横行。
山东一私盐贩子晁焕聚众数千人揭竿而起,百姓之苦本无处控诉,还要继续忍受官府的横征暴敛,因此一人振臂一呼,四方响应。不过数月之间,起义军人数已增至数万。
急报传入京城之时,起义军已经攻下多个州县。皇帝在病榻上闻得奏报,急血攻心,吐出一口血后急急下诏令淮南军节度使、天平军节度使前往剿抚。
随时候着的太医赶紧于榻前给皇帝把脉,并叮嘱皇帝不可太过Cao劳,也不可情绪起伏太大。
皇帝喝了药,闭着眼睛后仰在靠枕上,这大吴的江山可不能在他手上丢了,否则他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?
皇后在皇帝榻前急得掉泪,安慰说不过就是几个大逆不道的贼盗罢了,朝廷派去的军队定能将他们剿灭,何必如此担心。
皇帝摇摇头,皇后只是妇道人家,不懂得起义的危害,尤其这个时候爆发起义,想一百多年前,吴朝鼎盛时期,突然爆发内乱,最后弄得当时的老皇帝离开长安逃往蜀地,最后虽然平定了内乱,但整个内乱耗时八年,吴朝也由盛及衰。而现在的吴朝本来就不复当年的盛况,西陲、南诏甚至境内的一些藩镇朝廷皆难以控御,一旦内乱再起,若是不能及时剿灭,后果不堪设想。
皇帝依旧闭着眼睛,一百多年前的那场动乱没有最后摧毁吴王朝,那是因为当时的吴朝根基还算扎实,可现在呢,又经过了这一百多年,吴朝再也没有重现过当年的辉煌,再也不复当年的根基,那如何还再经得起一场内乱?历史上不乏动摇王朝的起义,即便起义最终被平定,但王朝依旧还是维持不了多久。
皇帝虽然病体沉重得难以上朝,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却也坚持在神龙殿的病榻上处理政事。若是能在起义还没有形成更大规模的时候就剿灭,那吴王朝就还有救。
可一连多日都未收到捷报,却收到两军节度使均被叛军所败的急报。皇帝不免又多吐了几升血。
殿内一片死寂,殿外一片哀鸣。
侯在殿外的众大臣听闻此急报是连连叹息,一大臣摇着头道:“这个晁焕,听说曾来京城考过科举,可是没考上,对了,秦大人,你对此人可有印象?”
户部尚书秦大人曾主持此次的科考,他沉着脸含糊道:“好像是有这么个人。”
“唉,”又一大臣大叹一声,“秦大人啊,您当初若是让他中个进士不就没现在的事了吗?”
秦大人沉默不语。众大臣均摇头叹息。
此时宣武军节度使请求进殿,并上奏请求出兵讨贼,皇帝喜出望外立即准奏,并下令各州县讨贼将士均由宣武军节度使调遣。
大臣们都互相安慰,王师威武,宣武军节度使定能剿灭叛军。
未及半月,捷报传来,宣武军打败贼军,贼首晁焕遁去,传言已死,皇帝大喜,立即从病榻上起身,带病上朝,似是沉疴顿愈,百官称贺,均言我朝无虞。
可刚过三日,传言已死的贼首晁焕再度出现,带领贼军继续攻城略地,且又有多个地方有贼军起义,急报传入京中,本已有所好转的皇帝昏厥于大殿之上,百官大惊,皇帝被抬回神龙殿,至此再未上朝。
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,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,app没有广告!阅读方便
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,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,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